31
2019
-
10
綠色建筑規模化時機已成熟
作者:
12月13日,在第八屆中國國際地暖產業高峰論壇上,建設部科技與產業化發展中心處長張峰表示,我國大規模推行綠色建筑與建筑節能時機已經成熟,近年來我國綠色建筑快速發展,綠色建筑的社會共識已經形成,管理制度已經基本建立、標準體系已經基本奠定、技術支撐已經日益完善。
保障性住房2014年“變綠”
據了解,截至2011年底,全國總共審定了353項綠色建筑評價標識項目,涉及建筑2647棟、3488萬平方米。其中2011年審定241項,共1950棟建筑、2505萬平方米,超過了前3年的總和,比2010年分別增長了193%、260%和246%。
“十二五”期間,國家還將投入5萬億元用于改善生態環境,而發展綠色建筑有望撬動超過萬億元的市場規模,并有效帶動新型建材、新能源、綠色節能部品等產業發展。
2012年4月27日,財政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以財建【2012】167號印發了《關于加快我國綠色建筑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了推動綠色建筑發展的主要目標:到2020年,綠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超過30%,建筑建造和使用過程的能源資源消耗水平接近或達到現階段發達國家水平。“十二五”期間,加強相關政策激勵、標準規范、技術進步、產業支撐、認證評估等方面能力建設,建立有利于綠色建筑發展的體制機制,以新建單體建筑評價標識推廣、城市新區集中推廣為手段,實現綠色建筑的快速發展。
張峰表示,公共建筑和保障性住房全面推行綠色建筑標準,將在新增建筑中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根據《意見》要求,到2014年政府投資的公益性建筑和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及省會城市的保障性住房全面執行綠色建筑標準。
“綠標”體系日漸完善
根據評價標準中的定義,綠色建筑是在建筑的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節能、節水、節地、節材、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筑。
綠色建筑的標準體系已經初步形成。在國家標準方面,住建部正在修訂《綠色建筑評價標準》,而更為細化的《建筑工程綠色施工評價標準》、《民用建筑綠色設計規范》已于去年10月1日實施。《綠色工業建筑評價標準》已經報批,針對綠色醫院、商店的建筑評價標準已經啟動編制。除此以外,地方綠色建筑評價標準也陸續頒布,目前我國已有14個省市依照國家標準,并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因地制宜頒布實施地方綠色建筑評價標準,進一步完善了標準體系。
綠色建筑的管理制度也已經基本建立,《綠色建筑評價標識管理辦法試行》、《一二星級綠色建筑評價標識管理辦法試行》。浙江、深圳、江蘇、河北、廈門、青島、山東、寧夏等地也相繼出臺推進綠色建筑發展的相關政策。
天津:新開工綠色建筑將達400萬平方米
從9月27日召開的“嚴寒和寒冷地區綠色建筑聯盟”成立大會上獲悉,今年天津市新開工綠色建筑將達400萬平方米,已有近30個項目獲得國家綠色建筑設計評價標識。今年以來,天津重點發展區域綠色建筑,先后實施了解放南路片區舊區改造、團泊新城小城鎮建設以及翠屏新城還遷房等一批規模化綠色建筑建設,新開工綠色建筑將達400萬平方米。
青島:綠色建筑每年可節標準煤7萬噸
今年以來,青島開發區以建設綠色生態城區為目標,加大建筑節能管理力度,降低建筑的能源消耗,有力推動該區域邁向綠色低碳城區。據統計,青島開發區累計竣工節能建筑項目150個,實施既有居住建筑節能改造項目9個,開工建設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項目34個。項目建成后,每年可節約標準煤7萬噸,減排二氧化碳17.5萬噸。
上海:節能建筑比例應不低于65%
近日,綠色商業地產與酒店峰會在滬舉行,多方業內專家共同探討了商業地產特別是酒店領域的建筑節能以及如何促進中國商業建筑提高能效,降低運營成本。同濟中歐建筑節能培訓與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張永明在峰會上透露,目前上海已出臺相關規定,節能建筑占既有建筑總面積的比例應不低于65%。
廈門:3年后4成新房為環保綠色建筑
到2015年,廈門市新建建筑中預計將有40%為綠色建筑,太陽能建筑應用面積將達1000萬平方米以上。2012年全國建設領域節能減排監督檢查福建省情況通報會在廈門召開。未來幾年,廈門將繼續推進建設領域節能減排工作,其中,綠色建筑將被大力推廣。
相關新聞
全民消防 生命至上——長信公司開展“119”全國消防日主題培訓演練活動
2024-11-09
“河”我一起 凈灘行動
2024-11-08
追尋革命足跡,賡續延安精神丨長信公司黨支部赴革命圣地延安開展主題黨日活動
2024-10-15